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看球] Chicago Sky's First NBA Playoffs Game


莫名的拖搞了一個多月,
WNBA的總冠軍戰都打完了;
一定是因為Chicago Sky被一輪橫掃讓我沒動力寫 QQ

所以接續上一篇最後所說的,
我買了Chicago Sky有史以來第一場的季後賽門票。
然後有鑑於我在附近認識的人不多,
所以我就自己去看了 XD

先說說票價吧,
我買的位置是在lower level的第一排,
大概跟籃框平行的位置,見下圖:


票價是:$50USD,超便宜。
之前在費城看林書豪坐在差不多的位置,票價快200,
然後我查了一下公牛隊在United Center的票價,
相同的位置大概要上看4到500,因對手而異。

總之WNBA的票價與NBA的票價真的差滿多的。

Chicago Sky的主場是Allstate Arena
全場開放的話可以坐到一萬七千人左右,
但它只開放下層,所以坐滿大概是七千人。
至於公牛隊的主場United Center坐滿大概是兩萬人,
然後應該場場都會坐到快滿。

只能說WNBA觀眾真的少滿多的。

---

Allstate Arena就在O'Hare機場的旁邊,
是個賞飛機起降的好地點,離我家也不遠。


由於網路上觀於進場看WNBA的資訊真的滿少的,
所以我不確定早點去有沒有機會要到簽名。


位置真的是滿前面的,我離Sky的板凳區大概只有5公尺吧,
太前面的壞處就是比賽的時候有時候會被板凳區的人擋到。

進去坐好後,球員就出來熱身了,
一開始是對手 - 今年的第四種子 Indiana Fever在這邊熱身,
想當然爾我是一個都不認識 XDD
小冰小敏有先給我導覽說要注意24號 - Tamika Catchings
但是直到比賽真正開始後我才知道是哪一位,
畢竟她沒有我家Elena這麼容易認  (大心)

順帶一提,Fever是去年的WNBA冠軍。


在我座位的右前方,也就是籃框的正後方,
是所謂的VIP席,其實就是個吃飯的地方,有個小buffet,
球員進出也是統一由那邊的走道,
所以如果坐在那區裡面是有機會跟球員接觸的。


比賽前就跟所有的球類運動差不多,唱國歌,介紹球員。



- 比賽開始 -
Elena第一節就有兩個三分打,其他我忘了 XDD
Tamika沒有想像中表現得好,不過可以感受她的實力。
Fever整隊三分在這場準到不行,10-16,
Sky整場被壓著打,最後也輸了。

很有趣的一點是,
我的左邊坐了一家人,小孩我猜是輕度的唐式症患者,
妙的是我右邊的人,是一對母女,分別大概是75歲跟50歲。
重點是,她們是Fever迷...Fever迷坐在Sky的板凳區後面是有事嗎。

為什麼我會知道呢?
因為一開始比賽後,Sky進攻時,那個50歲阿姐就開始喊:
Defense!Defense!Defense!
我就想說她是不是搞錯了,畢竟有時候搞錯進攻方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勒,換Fever開始進攻了,
這位阿姐竟然開始大喊:Let's Go Fever! Let's Go Fever!
重點是,她的嗓門真的不是普通的大聲,
我可以確定大概整場的人都聽得到吧...因為大家都往我這邊看。
乾...整個超級無敵尷尬的。
大姐妳為什麼不買Fever板凳後的票呢...一一"

而且最幹的是Fever從頭到尾都領先,
這位獅吼功師姐也從頭喊到尾。
她媽都忍不住跟她說:God you are loud。

然後我左邊的媽媽還跟我右邊的媽媽說:
I am gonna punch your daughter。
我當下想說等下是要起來勸架了嗎 囧
不過沒發生就是了,因為後來她們就聊開了 XDDDD

暫停或是節與節之間的休息都會有表演,
也會有與觀眾的互動,像是發t-shirt之類的,
基本上跟NBA的現場沒有太多的不同。



---

比賽結束後Elena接受場邊記者的訪問,
記者貌似也很高。



每場Sky的比賽結束後都會有兩名球員會出來簽名,
今天出來的是腳受傷整季報銷的中鋒Carolyn Sword和另一個我不知道的XD



整體來說其實我覺得WNBA即使不如NBA這麼有對抗性,
還是滿值得去現場看球的,內容還是滿有張力的。
明年可以考慮多看幾場現場,反正人潮也不多,
對於我這個anti-social的阿宅算是個好選擇 XDD

最後附上Elena練投照,
漂亮的follow thru (迷哥 mode)


更多現場照片。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追星] Elena Delle Donne & 2013 Chicago Sky Playoffs Rally (下)

在研究完了Chicago Sky的歷史與Elena Delle Donne之後,
了解她們即將在9/20迎來她們隊史的第一場季後賽,
並且要在9/16晚上在一間酒吧(Copper House)舉辦慶祝活動。
Chicago Sky Playoffs Rally

一開始其實沒有什麼想要去的念頭,
但後來轉念一想,如果有機會看到Elena,
開車去一趟其實對自己也沒什麼損失;
大不了就開去再開回來而已,
反正晚上大部份的時間也都只是當個鍵盤魯蛇 XD

所以在經過短暫的內心debate之後,
決定下班後回家換個衣服就出發。
於是在上班的空檔上傳Elena的照片到Walgreens Photo
早上下了洗照片的訂單,下午就可以pick up了 (置入性行銷)
雖然還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拿到簽名,但還是準備一下囉。

搬來這邊也兩個多月了,偶爾也是要體會一下瘋狂的芝加哥交通吧。
Copper House其實位在芝加哥北邊,還不到市區裡面;
原本30-40分鐘的車程,大概開了快一個小時吧,
不過我想這應該是可接受的範圍。

到的時候大概是五點半多,酒吧的外面完全沒有人在排隊;
害我一開始以為我是不是走錯地方了。
不過酒吧的門口有掛海報所以我想應該沒錯吧,
於是就鼓起勇氣走進去,生平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去酒吧。

裡面已經有一些fans了,但沒有很多,
想當然爾我一定是唯一的亞洲人,
不過還好平常開低調mode開習慣了,
好像也沒什麼人注意到我 Q^Q

Chicago Sky Twitter
上面是Chicago Sky的官方twitter的照片,可以看到我穿著綠色外套在講電話;
然後也可以看出在這小小的空間裡其實沒有很多人。
過了一陣子後人潮有變多了,不過沒有到萬人空巷那種誇張的程度。
由於球員大概在6:30才會到,點了一瓶Miller Lite殺殺時間。
(然後還領到一件免費的t-shirt,adidas的噢)



等了一會兒,Chicago Sky的吉祥物:Sky Man,
從廚房走出來跟大家打招呼。
還有芝加哥區ESPN的女記者,Sarah Spain
我完全不認識她是誰,只知道她的上圍非常雄偉,
因為她那天穿著低胸小禮服,下次有機會可能會跟她照相吧 >///<
(我是事後才知道她是誰,所以也沒照相)



過了一陣子,外面開始有些騷動,
因為球員們到了!

小窗戶外就是Elena
然後主持人就開始一一介紹球員進來,
很顯然的當時除了Elena之外其他我都不認識。
(當然我回家後有再做一些功課。)

Swin Cash
Chicago Sky隊上其實有滿多不錯的球員的,
Swin Cash應該是我第二個關注到的;
...絕對不是因為她有拍過性感美照。
是因為她真的很強;
她曾經帶領過兩個不同的隊伍拿下WNBA冠軍,
NCAA Final Four MOP (Most Outstanding Player),
兩次WNBA明星賽MVP和三個WNBA總冠軍,
外加一面2004年的奧運金牌。
(不過這些都是我回家後才查到的,
所以沒有跟她合照或要簽名,槌心肝)

Elenaaaaaa!!!!!
Elena得到的歡呼聲是最大聲的,
畢竟她對球隊的貢獻真的是非常大吧。

其他的球員我還沒做深入的研究所以先略過XD

所有的球員都進來之後,她們就慢慢得從酒吧的門口端往裡面走,
目的就是要與所有的球迷有所互動,不管是簽名或是合照都可以。

Sylvia Fowles

Shay Murphy
由於Elena人氣頗高,所以她走在最後面,
就在她慢慢的靠近我這個區塊的時候,
我趕緊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照片,
雙手微微顫抖帶著羞澀的心情拿給她,
她也沒說什麼就簽了。
然後我就問她說:Can I take a picture with you?
她點點頭也沒說話。
照完相我跟她說聲Thank you,她就繼續往前了。


可以看得出來她可能不大習慣面對大批的球迷吧?
或者是她那天有點累 (腦補
她比較沒有像其他的球員那麼熱情,但還是來者不拒很親切,
有點像是個靦腆又很酷的鄰家大女孩。
(不知道在那個高度的世界長什樣子?

要到簽名與合照,我也覺得此行功德圓滿了,
(第一次追星就成功!
之後其實那邊還有食物可以吃,然後記者訪問之類的,
但我本來就沒打算留到最後,所以就先走了。
臨走前與Sky Man合照一張。



最後炫耀Elena的親筆簽名照,
EDD超有型的啊阿阿阿阿阿 (再次進入迷哥狀態


戰利品:



---

後記:

只能說WNBA跟NBA所受到的觀注真的差太多了,
我在機場的時候,雖然那時候很早沒有太多人;
但我覺得沒有任何人有認出她們的感覺...
(或者是美國人對於這種事習以為常?)
我問我同事他們感覺也沒有特別在關注WNBA。

Anyway,我已經買了禮拜五晚上playoffs第一場現場的票,
票價跟NBA比也是XX比雞腿 XD
到時候再來分享心得吧。


See you on Friday!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追星] Elena Delle Donne & 2013 Chicago Sky Playoffs Rally (上)

我竟然為了一個才認識不到一個禮拜的球員開啟了追星之路。

事情是這樣的,
話說上禮拜六早上要搭飛機去Jackson,
飛機是早上六點多,所以大概還沒六點就到機場了。
正當通過安檢的時候,聽到旁邊的工作人員在竊竊私語,
說什麼basketball player。
我就想說,該不會是遇到D.Rose了吧XDD
但往前瞧了瞧,沒有任何看起來像是NBA球員的人啊,
不是老王賣瓜,但我有自信可以背出80%以上的NBA球員。

所以我也就沒想太多,繼續通過安檢,
這時候才發現,站在前面跟後面都是穿著熱身衣的女生,
而且在我正前方的女生超級高的,應該接近200公分。
然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剛剛security在說的籃球員是她們!

但是,我完全沒有在follow WNBA,
我甚至連芝加哥的球隊叫什麼都不知道...囧
默默的跟著她們過了安檢,然後火速躲在旁面用智慧型手機偷查XD

根據她們外套上的標誌和當天的行程,
我很確定我遇到的就是Chicago Sky,芝加哥的女子職籃。
所以我就很開心的在facebook上check-in,
然後立馬得到小冰小敏的回應:Elena Delle Donne



不過在那個moment,我其實還是不知道她們在說誰,
我只大略查了一下,發現Chicago Sky今年的戰績很不錯,
是東區第一,然後她們那天是要去打最後一場例行賽。
所以我就想說,那有機會的話就去現場看一下季後賽好了。

以上是前言。

可能是因為很常看籃球吧,
所以籃球相關的東西很簡單就可以pick up。

回家後,有機會做些功課,
才發現這位Elena真的是大有來頭。
她是去年的選秀第二順位,
(第一順位是會曾在比賽中灌兩次籃的Brittney Griner
當初看訪問我還以為她是男的...)
看籃球的都知道,能抽到第二順位的籤就代表戰績應該不怎麼樣。
(除非是透過交易換來的。)
總之呢,Chicago Sky去年的戰績普普(14-20),東區第五。
(東區也只有六隊而已,WNBA總共有12隊,略勝SBL)

今年加入Elena之後, 戰績變成24-10,東區第一。
稍微介紹一下Elena的數據好了,身高:196cm,位置:G/F。
大家先別誤以為美國女籃的身高跟男籃是一樣的,
一般女籃後衛的身高大概在180以下。
Elena擁有9成3的罰球命中率(1st),
4成4的三分球命中率(2nd),
場均18.1分(4th),阻攻第六,綜合數據第九。

重點是她是第一年打WNBA。

關鍵就在於,她有著大前鋒-中鋒的身高,
卻有著後衛的運球與投籃手感。

隨便貼幾個youtube的影片。




沒錯,她也可以灌籃,據說在國中的時候就會了;
然後她在國中的時候就已經收到大學的offer。
大學的時候,2011年代表美國隊出戰世界大學運動會,
在總冠軍賽帶領美國隊擊敗臺灣
(好吧我承認我不知道臺灣有拿過銀牌 XD)

沒有意外的話,今年的WNBA新人王就非她莫屬了,
而且有人還在debate她是否可以獲得MVP


有很多很多關於她的故事可以分享,
像是她在大學的時候一開始進入女籃傳統名校UConn,
但因為想家所以不開心,入學後48小時就跑走了。
之後轉到Delaware,而且改打排球...
打了一陣子之後才重新找回對籃球的熱情。

還有一個一定要提到的是她有個患有腦性麻痺的姐姐,
而且她一出生就看不見也聽不到。
她創辦了一個基金會,來幫助有著跟她姐姐相同困難的人。


所以在花了一個晚上看了所有Elena的影片之後,
球打得這麼好,又有愛心,長得又漂亮 (羞
立馬成為Elena小粉絲!

http://elenadelledonne.co/

而且我很確定那天在機場站在我前面的就是Elena!
有這麼好的機會卻完全沒把握到,超惋嘆。
所以,我決定開始追星 (迷哥狀態

(待續)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有感] Industrial Engineering

一直很想花點時間來試著寫一篇;
對我來說,工業工程(IE)到底是什麼?

之前有個小妹問了我一些IE的領域與未來發展的問題,
讓我驚覺自己好像躍升為老人了。(關鍵字:小妹)
如果我在大學的時候也有人可以稍微指引我們一下IE的方向,
給我們一個大致上的概念,我想應該會滿有幫助的。
(迷之音:不是有工業工程概論嗎!)
呃,我是想說如果可以找一些已經就業的學長姐回來開個講座之類的。
(迷之音:根本就不會有人去吧。)
...好像是滿有道理的。

Anyway,我之前也問過我同事說要怎麼跟別人解釋我們在幹嘛?
他們也同意很多人真的都不知道IE是在幹嘛的,
即使是有工程背景的人也不了解什麼是IE。
(講真的,很多唸IE的人也很難去解釋清楚IE在做什麼。)
不像很多其他的工程領域大家一看就可以知道這大概是學什麼的,
像是資工,化工、機械、石油工程、航太,等等的。

那IE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可以看看下圖:


這是之前在facebook上很紅的一個系列圖,看了很有感觸;
尤其是左下角那張,很多工程師都不覺得IE是工程師。
講個親身體驗的例子,在我大學的時候,有一次聯絡了一個以前的朋友,
因為那時候我不確定他是唸工工還是工科,
所以我就問他:你是唸工業工程嗎?
他說:我是唸工程科學喔,工工那麼廢。(我猜他應該不知道我唸什麼
這件事都已經快十年了,還是讓我記憶猶新 (記恨
我想或許是臺灣的環境使然吧,很多自己唸IE的人也覺得IE很__。
(於是我們系成為公職系?XD)

雖然工業工程(絕對)不是我當初的第一志願,(因為我的夢想是打NBA)
但是在這條路上也走了六年的學術生活,
對於這個領域了解的越多,就會覺得IE也還不錯啦。

看看IIE(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ngineers, 工業工程學會)所給的定義: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sign, improvement and installation of integrated systems of people, materials, information, equipment and energy. It draws upon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skill in the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together with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design, to specify, predict,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to be obtained from such systems.

寫得非常好,就算讀了三百遍還是不懂工業工程是什麼意思XD
廣義來說,工業工程就是一門研究系統整合的學問,
運用不同領域的科學讓系統達到最佳的結果。
(這邊的系統可以看成是一個供應鏈、生產線等等。)
所以很多的學校其實叫做ISE,Industrial and System Engineering。

在我唸研究所的時候,我認為最能代表IE精神的字是:Efficiency - 效率;
不管是IE的哪個領域,OR、人因、品管、製造等等,
目的基本上都是為了讓系統可以有最好的效率。
不過工作之後,我覺得最能代表IE的字是:Trade-offs - 衡量;
因為在現實的環境中,任何的最佳化都是透過衡量而來的,
像是時間與成本,流程的時間越短成本自然就越高。
當然每個唸IE的人自然都有對IE有著不同的體會囉。

至於領域的分類,每個學校或者是公司都會有著不同的分類方法,
我只想就我經歷過的簡單介紹一下。
看了一下成大的課程地圖,跟我們以前的分法又不大一樣了;
但因為我們系叫做工業與資訊管理,所以有部份資管的課。
(良心建議:資管在美國比較好找工作。)
資管與IE也有某部份的連結,
畢竟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也是一塊很重要的領域。
(但本人極度厭惡coding,所以這部份暫略。)

所以說成大工資管把課程分類為三組:
生產與作業管理、資訊科技、管理科學,其實還滿有道理的。
簡單來說就是把系名完全拆開:工業、資訊、管理;
剛好每項湊對,而生產與作業管理的課程就是IE的核心。
(這樣說可能不太公平,就當做是我個人的感覺吧。)

研究所的話分類就更細一些了,以下是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SU)的分類。

http://www.ie.psu.edu/Graduate/Degrees/Degrees.html

那個圓圈是指不同的學位:碩士(M.S or M.E) 和 博士(Phd)。
PSU領域的分法主要是:一般IE、製造、人因、品管、OR,
一般IE就是廣義的工業工程,沒有什麼好特別解釋的。
製造(Manufacture)的話就是研究製程和排程,比較偏向工廠端。
人因(Human factor/Ergonomics)是我個人覺得最有趣的一個領域,
他是研究人體的構造,然後去探討怎麼樣的設計可以增加效率;
這個面向其實非常的廣擴,可惜在臺灣沒有發展得很多,
不管是在生產線上的作業,或者是車子構造的設計,
只要跟"人"操作有所關聯的事物,都可以跟人因有關係。

再來是品管(Quality),這部分就包括了可靠度,實驗設計;
基本上是牽涉到比較多統計的領域,來確保產品的品質。
最後是我選擇的作業研究(Operations Research),簡單來說就是最佳化,
主要是以不同的數學模式去導入各種不同的產業應用;
像是供應鏈(Supply Chain)、流程模擬(Simulation)、資料探勘(Data Mining)。

當然這些領域都不是獨立的,它們是互相連結的,
它們所集結起來所建構的學問就是工業工程。

講了這麼多,唸IE畢業的人到底可以幹嘛呢?
以下由南加大所拍的影片可以給出一個很好的答案。


以我目前的工作來說,我們的部門大概有二十幾個IE,
所屬的部門是:System and Integration Engineering,
被歸在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Division之下。
我們所負責的事情主要都圍繞在DC (Distribution Center,配送中心),
有很多不同的領域,像是製程相關的Picking System、Quick Unload,
排程相關的Delivery Frequency、Labor Management System,
而我負責的是Network Modeling,分析與規劃DC到店裡的實體通路。

我覺得我們的工作很有趣的一部份是,它是project base的,
就是每個人都會負責不同的計劃,所以很多元。
而且因為專案的關係,常常會需要跟不同領域的人合作,
像是Transportation、Finance、Inventory等等的,
(我們分的很細,Transportation/Procurement/Inventory/Forecasting都是分開的)
也常常會跟外面的人合作,像是一些顧問公司或甚至是學校。

再談談其他在美國工作的朋友們,
Cummins (大型引擎)做Supply Chain Planner和Manufacture Engineer,
在 Schlumberger (石油產業)做Procurement (採購),
IAC Group (汽車組件產業)做Product Manager,
Norwegian Cruise (渡輪)做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t,
CCC (資訊系統)做Business Analyst,
Ernst & Young (安永)做Consultant,
...等等的,太多例子可以舉了。

臺灣也有很多例子可以舉,
台積電、奇美、IBM、HP、Intel、NXP、Accenture...等等,
但實際的工作內容我不是很了解就不多說了。

總而言之,在我的認知裡,
我覺得工業工程它是一門介於工程與商管之間的學問,
我們學習著如何去分析與最佳化任何的流程;
運用工程的背景與商管的知識來做出最全面的決策。
它的出路非常的廣泛,可以選擇的路非常多,
但也代表著任何人都可以與你競爭,
不過我相信如果你真的喜歡工業工程(被迫喜歡?);
忠於你所選擇的,以後一定可以找到一片天的。

(希望在臺灣也適用,囧a)


http://mime.oregonstate.edu/academics/undergrad/ie